翻动照片,喷洒液雾,程锦源正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显现加固剂缓缓从照片背面渗透,那张破碎模糊的照片上,一名青年的脸庞逐渐清晰……
今年4月,河北省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迁移雪村战斗牺牲的烈士遗骸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名烈士双臂抱在胸前,紧握一张年轻女性的照片。这张照片经过真空封存后被送到了陕西师范大学,交给一支由00后学生组成的团队进行修复。
“看到残破的老照片在技术处理后能够再次‘重生’,我们的内心非常激动,再次感受到影像修复工作的责任。”作为团队负责人,程锦源深有感慨。
2017年,刚上大学的程锦源,在一次参观革命烈士事迹展时看到大量被损毁的照片,烈士的容颜模糊不清。“当时就觉得,作为材料专业的学生,我可以用所学知识让这些影像再现。”
程锦源召集4名不同专业的00后大学生,成立了“一抹了然”感光影像修复保护团队,致力于用技术手段赋予感光影像档案第二次“生命”,守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几年间,团队利用假期走访了全国9省20市的40余家文博单位。每到一处,他们都会仔细查看影像档案的损毁情况,认真记录各种病害表现。在实验室,他们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反复试验,从材料微观结构层面分析病害成因和机理。经过努力,团队探索出针对照片、底片不同病害的修复与保护技术,为一大批珍贵的影像档案赋予了新生。自2021年以来,团队累计为国内10余所机构修复照片和底片1.6万余张。
每一次修复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复原,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烈士的缅怀。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微薄之力,帮助更多人。
2021年,一位来自四川省南充市的革命烈士后人找到他们,希望修复从未谋面的烈士爷爷的照片。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评估照片的损毁情况,精心筛选试剂、调配比例、进行样品测试。经过十几道工序后,照片的原貌得以重现。“感谢你们,让我和故去的亲人再次‘相见’。”委托人激动地握着程锦源的手说。
团队还曾收到公安部门的邀请,协助修复一批重要的刑事物证。队员们对底片本体进行细致修复,达到取证标准,使其成为关键性证据,成功助力一桩34年前的案件结案。今年4月,团队又协助警方完成了一起20年前悬案的取证工作。
多年来,团队围绕我国感光影像档案修复的重大需求,不断研发关键材料、工艺、装备和集成技术,取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团队成员还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今年6月,在第十二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团队一举夺得金奖。
“基于科学恢复历史原貌的重大需求,团队建立了濒危感光影像档案病害治理与原貌恢复的科学体系,实现了感光影像档案修复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为抢救修复感光影像档案提供了技术支撑。”程锦源告诉记者,“守护珍贵的历史遗产,为感光影像档案赋予新的‘生命’,是团队的责任与使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